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杠杆过高。这已经成为政府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中的最大挑战。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需要合并关闭一些工厂、投资预期下降、引起失业、打击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由于企业杠杆过高,企业的合并关闭又可能会引起局部性的金融风险。结构调整、化解产能、降低杠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借助管理会计的理念、工具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类似情形加以预防。
运用杠杆组合管理降低风险
管理会计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按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费用、变动成本费用、半变动或半固定成本费用。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比如企业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员工的固定工资支出等;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比如产品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固定成本一般是沉没成本,也就是说不管你做还是不做,成本照样发生;变动成本一般是相关成本,如果你不做就不会发生。
高固定成本产生了一个企业的高经营杠杆。所谓经营杠杆,是指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或减少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或提高,从而提高或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 大于或小于产销量增长率。因此一个企业的经营杠杆反映了其经营风险的程度,杠杆越高,风险越大。重资产行业的高经营杠杆意味着高风险。
管理会计中企业的另一个杠杆就是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又叫融资杠杆,是指由于固定债务利息的存在而导致企业净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反之,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减少时,净利润将以更快的速度减少。
重资产行业由于初期的巨额投入,因此一般采取了较高的财务杠杆。高财务杠杆意味着高财务风险。
总杠杆系数是指公司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乘积,直接考察了一个企业营业收入的变化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反映企业的总体风险。金融企业在给企业贷款的 时候,必须考虑企业的总杠杆,对于总杠杆系数过高的企业不能予以过度支持,从而避免总体金融风险的出现。对于工商企业来说,则必须做好杠杆组合管理。
通过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即为了控制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如果企业经营杠杆较高,可以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如果企业经营杠杆较低,可以在较高的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如果企业两者都较高,总风险过高,应当及早防范和避免;如果企业两者都较低,总风险低,便属于比较谨慎保守。
产能过剩的管理会计解决途径
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基本都是充分竞争的重资产行业,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充分竞争的问题。如果一个行业充分竞争,就意味着有足够多的竞争者,在竞争中由于经济学中所说的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就可能会引起产能过剩。如果不是充分竞争的行业,由少数几个企业说了算,也就不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 —假设有一个产品全球只有一个厂家(类似于Intel的电脑芯片),需求多你就多生产,需求少你就少生产,就可以避免产能过剩;少数几个企业的寡头垄断也会尽力保持理性避免恶性竞争。
二是重资产引起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重资产导致的高固定成本,每一个单一竞争者都需要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才能具有竞争优势,从而陷入博弈论里面的最简单的囚徒困境,这个博弈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是所有竞争者都进行产能扩张。
虽然产能过剩总是跟随经济周期的 波动而周期性地发生,在经济景气时我们加大投资扩大产能,在经济不景气时需求减少引起产能过剩,但是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说,需要反思并从中获得启示,对产能过剩从企业自身角度予以防范和化解。
其一,动态竞争者会计信息在扩张决策中的应用。
动态竞争者会计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在做扩张决策的时候,都会花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做可行性研究,但是,现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上是以历史数据和历史趋势加上一些主观性很强的未来趋势分析为基础,以研究时的原材料价格、水电煤价格、销售价格等静态数据为依据,进行净现值、内含报酬率、项目投资回收期等的测算。但是企业永远是在动态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因此,我们还应该考虑我们的竞争对手的策略以及整个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变化,才有可能会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
其二,企业差异化能力是竞争的核心。
有很多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供给结构或者供给质量不高。
回到微观层面,其实就是企业的差异化能力不够。这种差异化能力,包括质量的差异化、技术的差异化、品牌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等等,而这些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未来避免再次陷入产能过剩的境地,就是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差异化能力,构筑核心竞争能力,建立“护城河”和竞争壁垒。中国经济要转型成功,就是中国企业要从低成本大规模大批量制造向差异化转型成功。如果中国有1000家类似华为这样具有差异化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中国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周期性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杠杆过高。这已经成为政府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中的最大挑战。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需要合并关闭一些工厂、投资预期下降、引起失业、打击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由于企业杠杆过高,企业的合并关闭又可能会引起局部性的金融风险。结构调整、化解产能、降低杠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借助管理会计的理念、工具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类似情形加以预防。
运用杠杆组合管理降低风险
管理会计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按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费用、变动成本费用、半变动或半固定成本费用。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比如企业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员工的固定工资支出等;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比如产品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固定成本一般是沉没成本,也就是说不管你做还是不做,成本照样发生;变动成本一般是相关成本,如果你不做就不会发生。
高固定成本产生了一个企业的高经营杠杆。所谓经营杠杆,是指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或减少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或提高,从而提高或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 大于或小于产销量增长率。因此一个企业的经营杠杆反映了其经营风险的程度,杠杆越高,风险越大。重资产行业的高经营杠杆意味着高风险。
管理会计中企业的另一个杠杆就是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又叫融资杠杆,是指由于固定债务利息的存在而导致企业净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反之,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减少时,净利润将以更快的速度减少。
重资产行业由于初期的巨额投入,因此一般采取了较高的财务杠杆。高财务杠杆意味着高财务风险。
总杠杆系数是指公司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乘积,直接考察了一个企业营业收入的变化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反映企业的总体风险。金融企业在给企业贷款的 时候,必须考虑企业的总杠杆,对于总杠杆系数过高的企业不能予以过度支持,从而避免总体金融风险的出现。对于工商企业来说,则必须做好杠杆组合管理。
通过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即为了控制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如果企业经营杠杆较高,可以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如果企业经营杠杆较低,可以在较高的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如果企业两者都较高,总风险过高,应当及早防范和避免;如果企业两者都较低,总风险低,便属于比较谨慎保守。
产能过剩的管理会计解决途径
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基本都是充分竞争的重资产行业,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充分竞争的问题。如果一个行业充分竞争,就意味着有足够多的竞争者,在竞争中由于经济学中所说的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就可能会引起产能过剩。如果不是充分竞争的行业,由少数几个企业说了算,也就不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 —假设有一个产品全球只有一个厂家(类似于Intel的电脑芯片),需求多你就多生产,需求少你就少生产,就可以避免产能过剩;少数几个企业的寡头垄断也会尽力保持理性避免恶性竞争。
二是重资产引起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重资产导致的高固定成本,每一个单一竞争者都需要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才能具有竞争优势,从而陷入博弈论里面的最简单的囚徒困境,这个博弈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是所有竞争者都进行产能扩张。
虽然产能过剩总是跟随经济周期的 波动而周期性地发生,在经济景气时我们加大投资扩大产能,在经济不景气时需求减少引起产能过剩,但是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说,需要反思并从中获得启示,对产能过剩从企业自身角度予以防范和化解。
其一,动态竞争者会计信息在扩张决策中的应用。
动态竞争者会计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在做扩张决策的时候,都会花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做可行性研究,但是,现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上是以历史数据和历史趋势加上一些主观性很强的未来趋势分析为基础,以研究时的原材料价格、水电煤价格、销售价格等静态数据为依据,进行净现值、内含报酬率、项目投资回收期等的测算。但是企业永远是在动态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因此,我们还应该考虑我们的竞争对手的策略以及整个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变化,才有可能会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
其二,企业差异化能力是竞争的核心。
有很多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供给结构或者供给质量不高。
回到微观层面,其实就是企业的差异化能力不够。这种差异化能力,包括质量的差异化、技术的差异化、品牌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等等,而这些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未来避免再次陷入产能过剩的境地,就是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差异化能力,构筑核心竞争能力,建立“护城河”和竞争壁垒。中国经济要转型成功,就是中国企业要从低成本大规模大批量制造向差异化转型成功。如果中国有1000家类似华为这样具有差异化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中国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周期性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