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学科或课程的分类越来越细。例如,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都属于管理的职能,是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现在,“领导学”已成为一部单独的课程(哈佛商学院的John P.Kotter教授甚至认为,管理不是领导。管理是通过一组众所周知的流程,帮助组织产出可靠、有效以及可预见的结果;而领导则是设定方向、创建愿景,通过有效的战略激励人们为实现愿景而奋斗。)“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战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也成为单独的课程。会计学也一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逐渐成为单独的课程,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环境会计,等等。
《财务报表分析》虽然叫法各异,有人称之为《财务报表分析与应用》,有人称之为《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有人称之为《财务分析》,还有人称之为《商务分析与公司估值》,涵盖的内容更广泛一些。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已经成为会计、投资、金融、MBA等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课程。
但是,即使财务报表分析已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在财务管理学教科书中,经常就会用两至三章来讨论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分析。
为什么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要讨论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分析?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基础价值(intrinsic, fundamental, or real value) 最大化。企业的内在价值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FCF)的折现值所决定,最基本的估值公式如下:
将上式中的各变量细分解一下,则提升V的手段(或影响V的因素)主要有:
1.增加收入(收入增长)
2.增加营业利润空间(降低成本和费用)
3.降低税负(增加税后净利)
4.减少资本性支出的增量投资
5.减少对营运资本的投资
6.减少资本成本
7.增加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
简言之,企业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规模、时间和风险。
而要正确估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规模、时间(盈利或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资本成本等,我们就必须要熟悉财务报表,理解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了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正确地估算自由现金流量(FCF)。详见下图:
但仅仅了解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关系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企业FCF的可持续性。例如,一次性的财政补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固定资产的清理收益,等等。这些都是临时性或偶然性的收益,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对于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我们还得分析其可持续性,分析某种收益是经常性的还是非经常性的。例如,在上市公司的年报的基本数据中,就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
一般认为,经营性的资产和负债,会带来经常性的收益;非经营性的资产和负债会带来非经常性的损益。所以,在不少的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中,会提到经营性资产和负债与非经营性资产和负债的划分,以及经营性收益与非经营性收益的划分。
按理说,与经营性资产和负债相对应的应是“非经营性资产和负债”,由于非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基本上就是金融性(financial)资产和负债。所以,我们就将企业全部的资产划分为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将收益划分为经营性的收益与金融性的收益了。(有意思的是,在金融学教科书中,将企业的资产划分为physical or real assets and financial assets, 一般译作实体资产和金融资产,但企业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应当划归为哪类呢?)
通过经营性资产和负债、金融性资产和负债,经营性收益(或经常性收益)、金融性收益(或非经常性收益)的划分,加上相应的财务分析(如现金流量表分析、趋势分析等),有利于我们评估企业目前做得怎么样,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的收入、盈利及现金流量。
财务报表分析不仅是分析财务报表,更主要的是利用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状况,来预测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业务状况、财务风险和业务风险的分析,通过目标资本结构的估计,我们可以更正确地估计企业的资本成本(WACC),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企业进行正确估值,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融资决策,才有可能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详见下图:
综上,在《财务管理学》课程中讲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如何利用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以及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方法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性支出需求,业务风险和财务杠杆等,而所有这些分析,都是估算企业未来的FCF、WACC所必须的。只有正确估算出企业未来各期的FCF及WACC,我们才能大致估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才能对企业某段时间的绩效(即战略与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