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咨询我财会专业应当怎样规划职业生涯?如何获得相关执业资格和职称?其难度如何?如何学习备考?如何匹配可胜任的财务岗位?
答:如果您选择了财税专业作为人生的职业方向,那么恭喜您,您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终身学习的“不归路”。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税法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不断进行调整的,所以您哪怕只有一年放下书本,就会迅速被职场所淘汰。
至于学习规划,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走水平评价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师。初级和中级职称必须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相应的考试即可,相对难度较低。高级会计师采用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实际管理能力能力,其较高的论文要求、英语要求和现场评审的要求成为高级会计师的最大拦路虎。另一条是准入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注”,即: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其考试难度较职称类高许多。“注会虐我千百遍,我待注会如初恋”就是该类考试难度的最真实写照。虽然目前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取消了“注册”二字,但其在涉税鉴证、资产评估方面仍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如果您选择了水平评价类,比较适合去大型国企任职,因为国企员工的工资是和职称相挂钩的。如果您选择了准入类,比较适合去大型事务所(四大)和上市公司工作。由于财税法的关联程度比较强,去尝试一下司法考试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职场上比较热的税务律师,正是财税法交融的产物。如果把上述考试做一个排名(以百分制来衡量),注册会计师是当仁不让王者,应给满分。其次是司法考试,其难度连法学硕士也不敢轻言必果,95分。税务师和资产评估师业务相对专一,难度略低,80分,高级会计师获得程序比较复杂,难度不在理论学习,暂且给85分,中级职称难度适中70分,初级职称属于及格水平60分,会计证只是入门引子,没有任何难度,而且学习内容常年不更新,一周复习时间足以应对,所以只能给50分。至于学习方法,引用我一篇旧文很能说明问题。
正文:我是从30岁才开始系统学习业务的,这是由于工作调整的关系,30岁以前一直都是在做行政管理工作,没有真正的接触过财税业务工作。说一点也不懂肯定是假的,毕竟大学是学会计专业的,但是已经近10年没有摸过书本了,大学所学的只是已经基本上还给老师了。而且财会类政策变化比较快,一点模糊的印象也变成了会计的历史了。
30岁才开始学业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应为学习起步越晚就越辛苦,要克服心里、生理、工作、家庭、社会等各种压力。所以我并不建议年轻人像我一样到了而立之年才开始学习,如果您是以为有理想、有追求象在财税领域有所建树的年轻人,还是尽早开始学习的好。这就好比女人生孩子,虽然40岁的女人照样能生小孩,但她所生小孩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健康状况来讲都不及20多岁所剩的小孩,而大人的体力、精力、耐受力也不及年轻人。
至于学习心得嘛:先说会计吧!应为会计是个基础。
学习会计第一步要先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一头扎进知识堆里苦学,这样即累又无效率。我的建议是先把会计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勾勒出框架,厘清相互关系,把握相互作用以后会引起的连锁反应,然后再把所学知识点逐一进行填充,一旦填充丰满,日常账务处理就不在话下了。第二步是三大财务报表,账务处理有序得当出报表就顺理成章,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日点的问题,利润表是动态报表,反映的是时间段的问题。现金流量表反应的是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产生影响的财务报表。三大报表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印证三大报表是否编制正确。最后一步自然是会计人员最为挠头的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会计行业公认的难度第一问题,其编制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方法多样,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的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各不相同,遇到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也多种多样。在这里就不再展开,有兴趣可以私下交流。
其次,来说一说税法。如果说会计是一门技术的话,那么税法则是一门艺术。技术可以掌握,艺术难以驾驭。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正确纳税,那么税法比会计简单很多。但如果想玩转税法,成为税法世界独步天下的高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首先要建立在熟练的会计知识体系之上,不学会计只看税法只是了解皮毛,深层次的理论渊源是无法融会贯通的。税法是要站在国家角度看经济问题而不是从企业角度。企业是为了有效规避和抵御市场风险,税法则是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这就是为什么会计处理广泛采用的谨慎性原则而税法不予认可的主要原因。当税法和会计您已经驾轻就熟的话,那么恭喜您,注会和注税就向您招手了。
最后来说一下司考,首先我学习法律应该说是一个门外汉,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我所用的就是最土的掉渣的方法“抄”,不理解的法条就抄下了,慢慢想,想通了画上对号,想不通的继续再抄一遍。当我完成司考以后,才发现我所抄过的法条已经比“三大本”厚了两倍。另外一个心得就是法律无外乎讲一个“理”字,“理”顺了,法条就好懂了。我经常爱研究很多法律人看不上眼的“法理学”,实际上法理学为我们开启了学习法律的明灯。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法律所追求的价值无外乎“秩序、自由、正义”而这些不就是中华传统的“理”字嘛。还有就是学习法律一定要结合生活中和现实中的案例来理解,应为司考越来越多采用案例形式来考,不会就法条来考法条。通过这些强化训练,司考证书也离你不远了。
最后来谈一谈学习、工作、生活的协调问题。而立之年开始学习业务会遇到诸多困难,也曾犹豫过、困惑过、迟疑过、退缩过,但最后是坚持了下来,工作上,采用“挤”字诀,见缝插针能看一点是一点。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是有的。诸如:开会、坐车都是可以挤出一点时间的。生活上,采用“理”字诀,先把家庭计划做出,分割出自己学习时间,哪怕每天半小时也行。什么聚会呀,HAPPY呀之类的就不要在考虑了,带娃的时间是没法占用的,但哄孩子睡觉的时间脑子不能闲呀,可以理一理一天所学形成脉络,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大段的时间也就只剩下孩子睡觉后的深夜,这是夜深人静,一杯咖啡、一台电脑陪我度过每一个夜晚。学习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要做到“特别能吃苦”,不要只做到前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