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教材之人,得按编教材的套路,有起头,收尾等,若说精读教材,这种套路用语乃是深坑,勿被其绊住脚跟。
试举一例,CPA财管教材首句:“财务学有三大分支:金融学、投资学和财务管理学······”未有深厚学术功底者说不出此话,未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者也说不出此话,此话是编著教材的人宏观立论,为微观深入做铺垫的过渡语罢了,学生看不懂,或看也不过模模糊糊,教材中这类用语,与考试无关,略而过去。
考试是桥梁,速速通过,勿陷入沼泽。
2、
考试大纲是划定范围的,写书老师要结合考试大纲,但也不能违背学科本身知识结构客观完整性,若违背,教材观点就有错误之险。
试举一例,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不考所得税会计,可是教材就弱弱几句话提到了递延所得税,为啥,不提这东西,违背会计准则,这可是考中级和注会的大难点!初级教材几句话,能看懂属于天才级别的考生。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教材讲究知识结构一定程度的完整性与考试大纲的矛盾,如果你写教材,你会怎么办?那就只有把考纲没有的相关知识简单带过。有的同学觉得有几句话啃不过去,死啃,还是难以清晰理解,拼命琢磨研究,我很钦佩如此专研精神,但是:
考试是桥梁,请速速通过,别在上面建大厦。
3、
教材观点对于考生,属于学术霸权,不见得在学术领域能获得大家一致认同。这就有个现象,以前看的书怎么与现在考试教材讲的不一样,是我记错了?我理解哪里出问题了?你没问题,教材之间学术观点就本有差异,考什么试,顺着什么教材来,出题老师也不认同教材观点,他就不会出题,他要出题,就得按照教材的观点给标准答案。
考试是桥梁,请速速通过,顺着走,别横行。
4、
难点未必考点,比如财管,涉及很多复杂数理统计模型的推理运用,回归分析,BS模型等,真正计算量很大,难度也高。这些知识结构,写书得介绍,不介绍不完整,这可不是给出题老师发挥的。你想,真考起来,数学计算就得展开一大张表格,在有限时间内考试,出这样的题就会减少其他知识点的出题量,他是想考你本学科知识还是想考你数理统计?这种知识点,按客观题把握即可,比如BS模型的一些假设条件,就方便用多选题考察而不是计算性大题。
考试是桥梁,请速速通过,防河里的鳄鱼,别招惹草原的狮子。
5、
重视概念。所有逻辑推理建立在概念上,概念不清则思维混乱,结果是理解不透,解题低效。
6、
重视真题考过的知识点,真题所指何处,考点就在何处,此处知识,力求精专,加强记忆,理解。就如打仗,原来这地方设过埋伏,下次仍然是出题老师设伏之处。培训老师可能还会指出可以设伏之处,但以前未见战场厮杀,考亲需要注意一下,因为战争讲究“奇正”,考过的再考叫“正”,换地方设伏叫“奇”。
考过的真题所涉及知识点,教材还配有例题,请深入解剖!此等例题,当吃透他,吃定他。考试之时,简单一点,例题翻新换数据,复杂一点,往往将例题做模型进行扩展考察。
蔺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