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的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王国维三种境界之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对于大多数公司的财务来说,也存在着三种境界:
第一境,业务驱动,财务为辅。第二境,财务驱动,业务优化。第三境,业财融合,相得益彰。
业务驱动,财务为辅
“业务驱动,财务为辅”是绝大多数公司的常态。
财务的这一境界,是由一般公司的发展经历所决定的。公司初期,一定是先有业务需求,才会开展公司的运作,然后在运作中考虑对财务的需求。因此,我们说业务驱动公司的发展,财务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多数公司一旦形成了公司初期的管理惯性后,很难随着公司的发展改变业务和财务的思维惯性,“业务驱动,财务为辅”就成为了常态。在多数公司管理层的观念中,业务创造价值显而易见,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优先毋庸置疑,而财务除了可怜的理财收益外并不创造价值,只是业务的附庸而已,重要的是为业务做好服务工作。在业务部门眼中,虽然表面上都认为财务很重要,但是从内心来说,并没有认识到财务的真正意义,甚至有时候认为财务是“业务部门的寄生虫”。确实,在这一境界的财务,本身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增值,而只是具有简单的“记账、算账”的功能——不管你记不记,企业的资产就这么多;不管你算不算,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就这么多。
那么,财务是否真地不创造价值呢?
伟大的公司,一定会意识到财务的价值;或者说,意识到财务的价值,才能够成为伟大的公司,从而进入财务的第二重境界。
财务驱动,业务优化
“财务驱动,业务进化”是从一般公司发展为优秀公司的过程和状态。
在经历过初创期的成长后,很多公司一直无法长大,甚至还有部分公司死亡,只有少量公司可以不断进化成为优秀的公司。这其中的区别,就是公司的财务能否从初创期的辅助职能,进化为管控职能,驱动业务的不断优化。
在这一境界,财务需要从整个公司发展的角度,建章立制,树立规矩,优化公司的业务规划(波士顿矩阵),梳理公司的业务流程(通过内部控制实现效率和风险的平衡),为整个公司的进化夯实基础,根据公司的资源,跟公司管理层一起,“有所为有所不为”(SWOT分析),该舍的砍掉,该重点发展的强力支持。确定业务重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许这些工作的具体价值不像研发一项专利技术、开发一个新客户那么直观易见,但是在同行业同领域公司,其实是一目了然的。这就像我们在评价两个美女的气质一样,气质是无法量化的,但又是实在能够感受到的。
这一境界的财务,已经不可多见。但是这样的财务还无法支撑卓越的公司。财务的最高境界是:业财融合,相得益彰。
业财融合,相得益彰
卓越的公司,一定需要有卓越的业务运营和卓越的财务管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模式,因此也许我们无法对“卓越”进行定义,但这些公司都会具备一个相同的特征:“业财融合,相得益彰”。
业务带来财务的结果,财务可以从结果的角度反过来支撑和改进业务,两者毫无违和感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打个比喻,商场如战场,那么业务就是冲锋陷阵的将士,财务则是出谋划策的军师,关羽、张飞厉害,但诸葛亮神机妙算可以锦上添花。再打个比喻,业务是被体检人,财务是体检医生,被体检人自身决定各类指标,但体检医生可以告诉被体检人如何更加健康长寿的生活,只有被体检人和体检医生互相配合,体检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我国大多数公司的财务尚处在第一境界,部分已经进入第二境界,在第三境界的则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