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是为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提供财务与非财务(业务、经济)信息的管理工作,即管理会计是一门涉及会计、管理、经济、业务等领域的边缘性学科。
既然,管理会计在学科层面存在边缘性特点,那么,在实践层面的管理会计工作是否也依然如此?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管理会计是与管理密切相关的,而管理涉及企业所有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实践中,管理会计工作通常会用到多种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比如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等。而这些技术方法的运用仅凭会计学科知识是无法完全胜任的。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启示
考虑到管理会计的边缘性特点,即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需要会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共同参与,业内人士曾提出这样的问题:管理会计在实践层面是财务人员运用业务知识做的会计工作,还是业务人员运用财务知识做的业务工作?对此,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日本,有人曾做过一项对企业管理者的调查:对于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企业认为是培养业务部门人员的会计知识容易,还是培养财务部门人员的业务知识容易?结果,多数企业选择的是前者。
不过,这倒给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二维思维模式,即可尝试面向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两个维度进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二维培养模式构想
面向财务人员维度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各大高校大多已开设财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财务人才。现今我国会计人员已然超过1660万人,然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依然十分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财务人员知识面狭窄,不了解业务且有时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并不被业务部门所信服等。因此,我国应当拓宽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加大对其业务知识的培训,具体有以下3条途径。
第一,扩宽高校管理会计相关理论课程体系。管理会计广泛 涉及了会计、管理、经济、统计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各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同小异,一般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高校学历教育中应开设、管理、经济、统计等相关理论课程以扩宽管理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面。
第二,高校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管理会计课程主要集中于理论环节,学生难免纸上谈兵,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我国高校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增设管理会计实践课程,比如尝试在多种行业类型的企业中建立管理会计实践园地,把掌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生派往实践园地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就可以在熟悉企业业务的基础上,将管理会计理论用于实践中的管理会计工作。这样,学生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应当比在书本或课堂上所学要灵活而深入得多。
高校也可尝试与用人单位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定向联合培养协定,学用结合,培养对口管理会计人才,进而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质量。还可以将真实的管理会计案例进入课堂,组织大型的管理会计案例大赛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管理会计问题的重要举措。
第三,用人单位引入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机制。
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用人单位可以在财务人员岗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环节中引入业务培训与考核机制,力求财务人员对单位的业务有一定认知,进而避免财务人员不懂业务的窘境,这对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成长是必要的。
面向业务人员维度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很多优秀的管理会计人员并不是出身会计专业,而是来自于业务部门。因为他们对一线业务有深刻的认识,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决策时也就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我国对业务人员培训必要的财务知识也不失为一种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途径。
第一,行业特色型高校在行业特色专业课程中增设管理会计课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限制,对口型管理会计人才在某些特殊行业中更加紧俏,对此,诸如电力、煤炭、石油、建筑、交通、电子等行业特色型高校可以在行业特色专业课程培养方案中,增设管理会计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思维理念,这将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
第二,用人单位引入对业务人员的财务培训与考核机制。
用人单位可以在业务人员岗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环节中引入财务培训与考核机制。培训方式可以聘请财务培训咨询机构或者高校,力求业务人员对财务有一定的认知,这有利于业务人员了解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且财务知识的门槛相对较低,也易于被业务人员接受,这对拓宽用人单位内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渠道较为有益。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